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笔墨表现画家内心世界的几种主观意向
引用本文:钝木.论笔墨表现画家内心世界的几种主观意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作者姓名:钝木
摘    要:笔墨作为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在历代大家笔下面目殊异,但就其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显迹明心之功能来说,则无一例外。画为心声,画中有诗,画家借笔墨之舟运载传递心声,以求知音,以求与观者共鸣,古今大家皆然。但是,不同时代的画家或画家在其不同年岁,在表达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观意向却不尽相同,或明理法、或言情志、或示教意……,不一而足。静观默思这些不同亦似有规律可循。本文尝试论析这一问题,以求对笔墨研究和学习有所补益。一、言法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的“了法”章中指出:“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於人,勾皴烘染随之。古之人未常不以法为也。”(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观古今大家,炉火纯青之作,莫不法度森严。然就其本意,在于言法之作则往往是那些渐入佳境时期的作品。究其原由,大概是这些画家在经过了长期技法学习和生活磨炼之后渐渐悟得画法画理,法度初得,自然视若至宝,唯恐失之。故斤斤于法度,以不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