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孙奇逢的“以实补虚”论
引用本文:张显清.孙奇逢的“以实补虚”论[J].中州学刊,1986(6).
作者姓名:张显清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    要:孙奇逢,字启泰,号锺元,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5),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讲学论道,所以又有“夏峰先生”之称。 在清初,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被人们誉为“三大儒”。其时,孙奇逢在中原,黄宗羲在东南,李颙在西北,分别聚徒讲学。北方学者大都出于孙奇逢之门,因此他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 他之蜚声遐迩,不仅由于学术成就显著,还因为气节奇烈。在明末,他曾无畏地投身于反对阉党的斗争,是名震一时的“范阳三烈士”之一。他还是抵抗清兵的民族英雄,曾率众固守容城;又结寨五峰山抗敌自保。故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称。 目前,对于这样一位在思想史上曾产生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