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叫"上位化的过程、动因、机制及影响
引用本文:贾燕子."叫"上位化的过程、动因、机制及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31-141.
作者姓名:贾燕子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定名学和符意学视角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FJ2017B116),闽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汉语常用词的跨域演变研究"(MS201705)
摘    要:先秦西汉时期,"叫"的出现频次极低.东汉至隋,喊叫义"叫"的用例总数已略高于"唤";鸣叫义"叫"的用例开始出现.唐五代时期,"叫"在{喊叫}子域中的用例总数已跃居首位,但在{鸣叫}总域中,其文献分布率仍远不及"鸣".宋元时期,随着鸣叫义"唤""鸣""吟""啼"等的语素化,"叫"取得了{叫}概念域强势上位词的地位.明清至今,{叫}概念域基本上形成了"叫"一家独占的局面."叫"的上位化是子概念域两次融合的结果,子概念域融合的动因源自古今范畴化方式的改变,汉语双音化的趋势也起了推动作用,子概念域融合的机制是转喻."叫"取得强势上位词地位之后,{叫}概念域的词汇系统大大简化.

关 键 词:"叫"  概念域  上位化  历史演变  词汇语义  "Jiao"("叫")  conceptual  domain  superordin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lexical  semantic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