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自然价值知性模式与人格的生态涵育
引用本文:张敏.论自然价值知性模式与人格的生态涵育[J].社会科学研究,2019(5).
作者姓名:张敏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生态价值观养成研究”(16YJA710030)
摘    要:作为主体的人类将以何种道德姿态面对自然,是当今生态文明能否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原因就在于道德观念是人和社会存在的预设前提之一。就道德观念的本质而言,其对人的意图、目的动机和行为有着规范及引导作用,是人类采用何种态度和观念从事社会实践的价值旨归。而道德观念与人性存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人性对道德的形成起着根基性作用,因此人性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性的需求性诉求,即源于人类生存的根源性的内在需要。而近代以来基于理性、人类欲望生成的人性能否重获生态向度,关键就在于以何种方式来评价自然价值,而自然价值知性模式不仅能为此提供恰当的认知方式,也有利于生态人性的人格具象化,即生态人格的蕴积涵育。

关 键 词:生态人性  生态人格  生态范式  自然价值知性模式  生态文明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