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论语》“未知,焉得仁”:朱熹的解读与现代的转向
作者姓名:乐爱国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13&ZD062)
摘    要:对于《论语》“未知,焉得仁”,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读:其一是孔安国、何晏、皇侃、邢昺以及朱熹把其中的“知”解读为“知晓”;其二是郑玄以及王充、班固、徐幹、李充、颜师古把“知”解读为“智”。朱熹在把“知”解读为“知晓”的同时,又对于“仁”“智”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既讲仁包“义礼智”,又讲智藏“仁义礼”。清儒大都追随郑玄,将“知”解读为“智”,并由此进一步讨论“仁”“智”关系。正是历来存在的这种分歧,演化成为现代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的解读与冯友兰、唐君毅、冯契的解读之间的分歧。这是当今对于《论语》“未知,焉得仁”的解读,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 键 词:《论语》      朱熹  郑玄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