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化的梵语“刹那”和“魔”
引用本文:詠馥.汉化的梵语“刹那”和“魔”[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作者姓名:詠馥
摘    要:现代汉语中,常常用“刹那”或“一刹那”来形容极短暂的时间,如“刹那间,便发生了奇怪的变化”,“飞机一刹那间就飞得看不见了”,等等。此外,该词即使在古代也多被使用,如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愁恨僧祗长,欢荣刹那促”。这表明,我国人民长久以来已习惯于使用“刹那”一词。今天,大概很少人会意识到这是外来语了。然而,这确实并非“国产货”,而是源自古印度的“进口货”,即梵文Ksana的音译。“刹那”是古代印度的最小计时单位。据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载:“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三十刹那为一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据此,则印度当时的“一时”合今四小时,那么可推算出一牟呼栗多合今四十八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