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8月14日,中国青年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34.7%的大学生后悔上过大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急剧下降的就业率如洪水猛兽般威胁着他们——8月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的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截至5月底,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就业难到底是谁的问题?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所作的调查显示,41.9%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造成的,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真的仅仅是因为学生“胃口”太大吗?根据北京晚报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生对月薪预期已降至1000元以下;另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月工资的平均预期达1100多元。这两个数字暗示了一个让人不愿正视的问题——现如今,大学生的价值不如农民工。大学生保姆、大学生保安、大学生与民工抢饭碗……当这类新闻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时,我们再也不能责备大学生们眼光太高,而是拷问教育体制的漏洞,追打用人单位的偏颇,再向这些“不幸”的大学生投去同情的目光。优职无门,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们追踪几名大学生的求职经历,请北京某报社人力资源主管杨主任、中关村IT业某公司总经理张先生、部分学生的家长、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杨教授,给我们一一解读他们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