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备荒赈灾考述
引用本文:崔永红.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备荒赈灾考述[J].青海社会科学,2008(6):116-120.
作者姓名:崔永红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明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史研究”(批准号04XZS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各级政府沿袭前代做法,较重视储粮备荒、减免赋役,同时,还采取措施进行赈济,本文对赈济灾荒过程中的勘报灾情、临灾赈济、恤政机构、以工代赈等措施及其演变作了探讨。那时虽有备荒赈灾制度,但遇灾歉后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吃草根树皮咽观音土甚至“人相食”的事例仍多有发生。

关 键 词:明、清、民国时期  黄河上游地区  赈济灾荒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