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漫述春恨与悲秋的美感范式
引用本文:瞿明刚.漫述春恨与悲秋的美感范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作者姓名:瞿明刚
摘    要:<正> 自然地理不但影响人的生理形态——长短丰瘠、鼻、目、耳、肤,而且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由此而引出文学艺术与自然地理相耦合的特征.中国是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文明古国,象长安、洛阳、荆楚、金陵、齐鲁、幽燕等地,是诗人经常活动和吟咏的场所,其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加之中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古人对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十分敏感.物候因素造成了中国古诗的如下两个有关特征:首先是时空彼此参融.时间的运动,或融入太阳、月亮的“飘逝”,或融入河水的“流逝”,春光的“消逝”.时间流程(季节推移)与空间意象(自然景物)彼此表现着对方.其次,诗人心理与自然风光的异质对应,这一特征集中体现为中国古诗所代表的春恨与悲秋的两大美感范式.j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