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语》中的仁之为道
引用本文:余治平.《论语》中的仁之为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4):10-17.
作者姓名:余治平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基金项目:文章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忠恕而仁》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整个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仁是孔门儒学中至高无上的道。道、仁一体不二,道即是仁,仁即是道,而非仁外有道,道外有仁。但仁的内在性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主体自身的感性欲望与生理满足,而是一种同时融入了知与情、理与义、礼与道、体与用的最高德性,甚至还是具有一定超越性、绝对性、必然性与命令性的人性情感,因此而更符合人之为人的群体特征与社会性要求。但仁又是一种很难企及的德性境界,是一种近于神秘的、具有强烈终极感与归宿感的宗教体验。一人之仁难以达到,"天下归仁"局面的实现更显得渺茫。仁只不过是儒家所大力倡导与鼓呼的乌托邦,它在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没有实现过,将来也不可能实现。它也正因此而成为激励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

关 键 词:孔子  论语  仁道  儒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