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风险
引用本文:高柏.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风险[J].社会学研究,2005,20(4):172-188.
作者姓名:高柏
作者单位: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
摘    要:经济社会学,特别是其中的制度学派,在美国90年代以来的发展,为我们分析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视角。从宏观制度的层面来看,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国际金融与贸易秩序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由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的转变,以及资本跨国界的自由流动,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制造出四个结构性条件,即出口严重倚赖美国市场、资源与能源利用的严重非经济性、GDP严重倚赖出口,以及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果中国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实现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账户,如果出现美元危机,都有可能使中国面临出现经济泡沫并由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关 键 词:经济社会学  制度学派  全球化  中国发展模式  结构性风险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