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
引用本文:王志耕,段守新.不同结构的"为人生"——两篇《狂人日记》的文化解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9,46(1).
作者姓名:王志耕  段守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在文学是"为人生"的认同下,果戈理的小说进入鲁迅的选择视野,并影响到他的《狂人日记》。但从深层结构考察,两篇《狂人日记》呈现出很多差异性:从本体论的层面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种文化的本体论,其逻辑起点是对中国文化本体结构的思考;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则是一种人的本体论,其逻辑起点是对抽象的人的思考。而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鲁迅选择的是用存在主义哲学来看视中国文化本体结构的问题,致力于绝望中的反抗;果戈理则是用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来考察人的当下境况,坚信人的灵魂沟通。

关 键 词:《狂人日记》  果戈理  鲁迅  

Interpreting Two Versions of A Madman's Diary: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WANG Zhi-geng,DUAN Shou-xin.Interpreting Two Versions of A Madman''s Diary: In Cultur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9,46(1).
Authors:WANG Zhi-geng  DUAN Shou-x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