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扶贫包干制”的制度建构与实践路径——基于黔西南B镇的案例分析
引用本文:李卓,徐明强,左停.“扶贫包干制”的制度建构与实践路径——基于黔西南B镇的案例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2):20-27.
作者姓名:李卓  徐明强  左停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193;2.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跟踪评估研究"(18VSJ099),项目负责人:左停;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深度贫困、阶层分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研究"(201821),项目负责人:李卓。
摘    要: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为迅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实现贫困治理目标,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超常规的治理手段来应对深度贫困问题。基于黔西南B镇的治理实践,考察“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路径及其后果,发现在“扶贫包干制”中,地方党委通过政治动员将脱贫攻坚转变成政治任务,通过制度嵌入和精英下沉的方式实现制度重组与资源整合,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扶贫任务,实现贫困治理目标。“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后果便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与行政的有机结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扶贫包干制”能够快速实现贫困治理目标,在应对“极贫乡镇”的贫困治理时具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扶贫包干制”所具有的临时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消解了地方组织的公共性,并非一种长效的贫困治理机制。

关 键 词:扶贫包干制  科层制  政治动员  深度贫困  精准扶贫  贫困治理  极贫乡镇  超常规治理
收稿时间:2019/3/1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