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延安文学体制的“疏离者” |
| |
作者姓名: | 郭国昌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解放区文学的体制化研究”的系列成果(项目编号:09XZW011);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国家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新世纪文艺的转型研究”的系列成果. |
| |
摘 要: |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解放区逐渐建立了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的延安文学体制,所有作家的文学活动都被纳入了以政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学制度建构之中。然而,孙犁却对解放区正在实施的文艺政策表现出了"若即若离"的"在而不爱"复杂心态,一直游离于解放区文艺政策的边缘,表现出一种对延安文学体制的"疏离者"姿态。孙犁对延安文学体制的"疏离"一方面起因于他对自己暧昧的"公家人"身份的定位,另一方面根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伦理化"倾向。以延安之行为分界线,延安之行后的孙犁既看到了解放区不同地域的"公家人"身份的差异,感受到自己的"公家人"身份的乡村知识分子的实质。同时,延安之行也促使孙犁在冀中解放区已经开始建构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走向了成熟。以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孙犁将表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伦理作为自己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建构中心,从而与解放区的以政党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艺政策拉开了距离,并使自己成为解放区作家中的"另类"。
|
关 键 词: | 孙犁 “公家人” 疏离者 文艺政策 文学体制 意识形态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