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的防治路径
引用本文:佘杰新.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的防治路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3):133-140.
作者姓名:佘杰新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
基金项目:西南政法大学及法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XZYJS2015001、FXYYB2015110),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5SKG016),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创新团队"成果(2016)
摘    要:后乡土社会"越轨共同体"行为具有越轨类型多样性、越轨目的趋利性、越轨行为传染性、越轨扩散阶段性、越轨群体亲缘性和越轨行为组织性等特征.特有的乡村社会背景、村民思想观念和群体心理效应推动着越轨肇始者的首次涉足、早期越轨追随者的零星出现到最终后期越轨追随者的大量涌入.我们需要通过树立健康的经济发展理念、优化乡村发展模式、完善正式控制手段、挖掘民间控制资源、善用乡村宗族文化和重拾公共道德义务等方法,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外在遏制和内在遏制全方位预防越轨行为的生成、扩散和爆发.一旦发现乡村已经爆发"越轨共同体"行为,各个部门要群策群力、发挥各自职能,以"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乡村重建工作,帮助乡民摆脱越轨文化的浸淫,注重发挥刑事法律实效,从而修复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乡村.

关 键 词:乡土社会  越轨共同体  越轨特征  越轨原因  防治路径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