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歌弦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二
引用本文:崔炼农.歌弦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2):186-190.
作者姓名:崔炼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乐府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提出了如下几个崭新的观点 :(一 )“相和曲”与“三调歌”均曾以“行”命名 ,二者共有“丝竹更相和”的音乐特性 ,而用“丝竹”表演反映的正是“行”的本质 ;(二 )魏明帝相和歌改制与列和笛律的使用直接相关 ,多种表演手法与技巧的综合运用、叠奏和“相和”等唱奏方式的交错组合皆因笛律的统领而最终得以实现 ;(三 )“歌弦”的本义乃“歌所弦之曲” ,有用“器”与不用“器”之分 ,正是后者的普及才产生出了歌乐重奏的“歌弦”唱奏方式 ,后世称为“着辞”。

关 键 词:唱奏方式  辞乐关系  相和  歌弦  
文章编号:1004-3926(2004)02-0186-05
修稿时间:2003年12月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