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窦参、陆贽是唐德宗贞元时代前后任的两位宰相。正史的记载中,他们二人的忠奸色彩泾渭分明。后世的史家们纷纷用道德色彩鲜明的党争来解释二人之间的矛盾,不得不说掩盖了某些历史真相。一、“窦参贬谪”一案发微窦参与崔造、张延赏具有相同的政治色彩,都是与德宗站在同一战线的的宰相,但窦参却没有像前二位宰相一样得到善终,而是遭受了远迁赐死的悲惨命运。论及其中原因,史家们都归结为窦参一党与继任宰相陆贽之间“争宠不协”的矛盾。韩愈在《顺宗实录》中就说:“议者多言参死由贽”。两唐书、《资治通鉴》也大都是在这一论断的基础上进行阐发。傅璇琮先生在《李德裕年谱》中也专门对窦参被贬之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得出了此一事件是“藩镇、宦官利用德宗之猜疑与忌刻,加予窦参之诬陷与打击。”的结论。仔细翻检两唐书及《资治通鉴》,我们觉得对于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关于窦参、陆贽二人的矛盾,两唐书都多从道德、人品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将二人的矛盾解释为窦参及其同党对陆贽的疾贤妒能。因而,正史都将感情的天平偏向陆贽一边。我们发现这种感情偏向在《新唐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而也为我们探寻历史真相提供了线索。《新唐书》在吴通玄的本传中对全事件作了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