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存在-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佛教自我理论
引用本文:张海滨.存在-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佛教自我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1):66-71.
作者姓名:张海滨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佛教中观学研究”(13YJC730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梁高僧传》所载宗教经验之研究”(13SZBS1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佛教将精神对主体之"我"的体验和执着称为"我执"。通过对"无常"的禅观,禅修者发现不论是在身体意义上,还是在精神意义上,"我"的体验都是各种因缘构成的、刹那生灭的现象,因此人之存在本质为"空"("无我")。佛教正观"苦"、"空"、"无常"的禅修方式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超个人心理学特色——通过观察"无常",禅修者放弃精神各个层面对"假我"的执着,从而拥有了探索"真我"的可能,获得更大的选择自由。进一步,通过观察"无常"获得对"涅槃"真我的觉悟,领悟"无我"和"假我"的中道,破除对"我"的限定,开发生命更大的潜能。从"无常"到"无我"的禅观修行,恰恰构成一个完整而独具特色的存在-超个人意义上的心理治疗路线。

关 键 词:佛教  无常  存在性焦虑  存在-超个人心理治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