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抗战时期中国动力燃料问题再研究——以桐油车研制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姓名:赵国壮  徐岚
作者单位:1.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 400715;2.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市 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日战争研究工程”(16KZD021),项目负责人:刘志英;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抗战专项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资源型行业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负责人:赵国壮。
摘    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个贫油国家,汽油的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动力燃料问题立即凸显出来。国民政府在采取外国进口、发掘新油矿、制造汽油替代品等措施保障汽油供给的同时,也转换解决路径制造新型汽车以适应中国现有的普通油料。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在德制柴油汽车的基础上,着手研制桐油车、桐油引擎及其零部件。1940年2月,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研制桐油引擎成功,同年11月起开始批量生产桐油车。桐油车、桐油引擎及其零部件供给国民政府军政部交通司各战区交通处、财政部、盐务总局、资委会、运务处、重庆市公共汽车管理处等军事交通机关使用。不可否认,在原料匮乏、借贷经营等因素影响下,桐油车在战时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远无法与使用酒精的汽车相比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桐油车研制及使用,一改之前一直强调的“燃料-汽车”思路为“汽车-燃料”路径,既在前方国防抗战及后方交通运输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 键 词:中国汽车制造公司  桐油车  动力燃料  抗日战争  重庆
收稿时间:2018-10-20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