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感隐喻微观对比框架中体验哲学与民俗模型性的联合动因考辩
引用本文:孙毅.通感隐喻微观对比框架中体验哲学与民俗模型性的联合动因考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
作者姓名:孙毅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61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摘    要:以往的通感研究一直限于修辞学的范畴之中,没有上升至认知的高度,且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很充分.传统的通感辞格究其实质是一种概念隐喻的子类别,其运作方式与其他普通概念隐喻并无二致.鉴于此认识,有必要在大量收集和归纳汉英语言通感隐喻的基础上展开微观对比研究,探索通感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格局,揭示通感隐喻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及民俗模型性动因.

关 键 词:通感隐喻  微观对比研究  体验哲学  民俗模型性  动因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