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
引用本文:孙飞宇,储卉娟,张闫龙.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J].社会,2016,36(1):151-185.
作者姓名:孙飞宇  储卉娟  张闫龙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摘    要:兼具社会改造理想与实践的社会组织,会在其具体的社会行动中与既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产生何种碰撞,其结果如何,是理解公益组织社会行动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生产社会”的议题出发,通过对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扶贫实践的研究发现,一个具有明确理念与行动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严格制度建设与纪律要求的公益组织,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遭遇到与其目标相反的种种困境。生产社会的目标可能会在组织实践中落空,而该组织甚至会逐渐成为地方社会得以再生产的空间。由此,本文试图回应公益社会实践研究中的重要观点,即实践走向“生产社会”,并希望引发对行动实践效果的反思与关注。

关 键 词:生产社会    扶贫  社会公益组织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社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