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如何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笔谈)
作者姓名:姜义华  郑永年  杨丽君  万俊人  姚洋  陈卫平
作者单位:1. 复旦大学;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3.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4. 清华大学;5. 教育部;6.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7.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2019ZDA0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中国的人文学术经历了两次范式转型,一是从民国学术到共和国学术的丕变,二是从“以阶级论为纲”的学术形态到“以现代化为纲”的学术形态的变迁,近年来,人文研究已进入第三次转型,即从“以现代化(西方化)为纲”向“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纲”的方向性转变。第三次转型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主旨,要求学术扎根于中国社会和现实土壤,直面并回应时代问题。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回信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值此回信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回信精神,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致思于如何凝练基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的学术概念、理论、思想,如何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关 键 词:中国范式  中华文明  中国政治经济学  中国哲学研究  儒学现代化转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