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实践观的具体化发展及其演进逻辑——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引用本文:郗戈,陈洪鑫.马克思实践观的具体化发展及其演进逻辑——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社会科学,2022(7):49-57.
作者姓名:郗戈  陈洪鑫
作者单位:1.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阐释”(项目编号:19AZX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范畴并不是抽象同一的,而是包含着思想发展的创新与质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一般”逻辑形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但由于其作为哲学普遍性范畴而残留着抽象一般性形式,因而被扬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具体总体的“生产实践”逻辑;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也成为了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枢纽性范畴。马克思的实践观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化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早年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哲学”持续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现实深入结合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二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即《布鲁塞尔笔记》后期摘录与《曼彻斯特笔记》中所获得的具体思想环节与经验内容。从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逻辑来看,马克思实践观从“实践一般”逻辑到“生产实践”逻辑的上升发展,恰恰表征了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逻辑。

关 键 词:马克思实践观  实践一般  生产实践  具体化发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