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
引用本文:陈庆文,刘玉杰,韦兰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J].广西民族研究,2023(6):29-36.
作者姓名:陈庆文  刘玉杰  韦兰明
作者单位: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3.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新时代背景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BMA180043);
摘    要: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等诸多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在经济、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区域与区域之间呈现局部性特征。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推进,民族“互嵌”格局建设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关系优化模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是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互鉴的产物,其刻写着不同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的“互嵌”状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促成“共同富裕”的空间互嵌作用、具有培育“民族相牵”的区域文化整合作用、具有“连枝同气”的心理凝聚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的路径在于:完善民族互嵌的制度界面,奠定公共性建设的“物质基础”;累积民族互嵌的能量场,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搜寻民族文化体系的“共通性”,培育公共性思维。

关 键 词:民族互嵌  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公共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