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庸之道与《中庸》学
引用本文:章权才.中庸之道与《中庸》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5(4):108-113.
作者姓名:章权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    要: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典籍中,首先提出“中庸”的是《论语》的《雍也》篇。孔子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是既反对“过”,又反对“不及”。“过”与“不及”两个概念,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这在认识论上是有深度的。孔子中庸思想是用“中”致“和”,寻求稳定。这在政治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孔子中庸思想的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有两个阶段特别重要:一是在战国;一是在两宋。战国阶段,中庸思想主要由思孟学派传承下来;两宋阶段,发展中庸思想的是思想家二程和朱熹。

关 键 词:中庸    不及  致中和  四书  道统
文章编号:1000-114X(2005)00-0108-06

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the Learning o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Zhang Quancai.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the Learning o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J].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2005(4):108-113.
Authors:Zhang Quanca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