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释《中庸》:孔子是诡辩派还是亚里士多德派
引用本文:理查德·斯蒂克勒,蓝海霞,蓝复生.解释《中庸》:孔子是诡辩派还是亚里士多德派[J].求是学刊,2005,32(2):13-21.
作者姓名:理查德·斯蒂克勒  蓝海霞  蓝复生
作者单位:1. 美国乔治城大学
2. 威斯康辛大学英文系
3. 梅友诊所实验病理系
摘    要:本篇论证了安乐哲和郝大维最近对《中庸》的解释和翻译在中国和西方思维样式之间划了一条错误的对立二分法的界线。西方思想并不都是以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为出发点的 ,而中国的思想也不总是基于一个无确定性的变化世界。孔子的概念像“诚”和“物”与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语言很相似 ,两者都基于一个能动存在体的世界 ;这些存在体自返地努力完善和实现它们自己固有的潜能。所以用古希腊的诡辩派的语言来翻译这些及其它有关的中国的词语在哲学上是使人误解和不恰当的。而正像在这篇文章里看到的 ,恰当理解的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语言才能对《中庸》原文作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

关 键 词:孔子  亚里士多德  普罗泰戈拉  本体  因果
文章编号:1000-7504(2005)02-0013-09
修稿时间:2005年1月23日

Interpreting the Zhongyong:Was Confucius a Sophistic or an Aristotelian ?
Richard N.Stichler,LAN Hai-xia,LAN Fu-sheng.Interpreting the Zhongyong:Was Confucius a Sophistic or an Aristotelian ?[J].Seeking Truth,2005,32(2):13-21.
Authors:Richard NStichler  LAN Hai-xia  LAN Fu-sheng
Abstract:
Keywords:Confucius  Aristotle  Protagoras  substance  causa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