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伤春与悲秋——从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看中国诗人的春、秋情结
引用本文:杨雨.伤春与悲秋——从中西方诗歌的比较看中国诗人的春、秋情结[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作者姓名:杨雨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湖南
摘    要:中国传统诗人大多以春和秋及其相关意象为象征,抒发因时光流逝而引发对生命的悲剧意识。而西方诗人面对自然的生命轮回常常表现出的乐观精神甚至抗争意志在中国诗人这里却是难得一见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使诗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为有节制的悲情。深受古希腊文化及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人则滋生了充满血性与各种欲望的浪漫主义精神,其诗歌以炙热如烈焰的刚性动态美与中国诗词委婉如小溪的柔性静态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其次,中国传统诗人具备“外儒家而内释老”的文化特性,讲究“天人合一”,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情景交融。西方诗人往往只是借景抒情,情与景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关 键 词:伤春  悲秋  中西诗歌比较  刚性动态美  柔性静态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