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交往理论的演变:从近代到当代
引用本文:欧力同.交往理论的演变:从近代到当代[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4).
作者姓名:欧力同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    要: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问题日益寄与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然而,交往理论并非始于现代。本文旨在探寻交往理论历史演变的主脉。追溯思想史,洛克的观念论对理解问题的研究,实质是交往理论的初始形态;嗣后,休馍赋之以人性论基础。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对交往、交往关系的研究,是功利主义的;而康德和费希特则试图对交往关系作辩证法的解释。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交往理论上的对峙,一方面是绝对精神论与人本主义的对峙;另一方面是实践观与非实践观的对峙。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考察,以及对历史上交往学说的批判性研究,创立了交往理论的科学形态;而哈贝马斯则试图对其作根本性的“更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