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建立于本世纪之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的由中国人自撰的《文学史》就是大学的讲义,只是后来才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术论著的类型。 如今在本世纪之末,回顾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的演变和进步,可以看到它演进的四个阶段。大致上,从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中,为第一阶段,或称草创期。本文将要论述的,就是这个阶段产生的几部重要的文学史著作。从二十年代中至四十年代末,为第二阶段,此期中有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出现,品种和形式都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发展,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初步成长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三阶段。文学史课程和著作在此期中变动最为剧烈,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而言,都呈现出未定的态势,故暂且称之为变动期。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民经济由原先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与转型,文化和学术则呈前所未有的自由争鸣和多元互补状态,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探索期。 草创——初长——变动——探索,这就是我对本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所历途程的认识和概括。一百年时间已经不短,在这百年之中,中国文学史的编著和研究固然取得许多成绩,但距离它的成熟,应该说还相当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