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其二赏析
作者姓名:陈维志
摘    要:唐朝产生大量的边塞诗不是偶然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如消除腐败、纳谏、任人为贤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也采取了均田法、租庸调法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军事上采用府兵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有利于克服割据势力的形成,以保证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通过以上措施,一个强大的中央封建政权建立起来了。为了巩固其政权,唐太宗登基后,化了很大的力气来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边塞战争,如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十九年攻高丽,取辽东等,其中除攻高丽属扩边侵略性质外,其余均属巩固国防、捍卫边疆、维护统一和确保河西走廊通道所进行的正义战争。后来,武后、玄宗也进行了一些这样的战争。初盛唐时代的许多诗人生活于这样的时代里,胸怀报国壮志,心向大漠边陲,投笔从戎,远游塞外,写出了不少关于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多半慷概激昂,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人的一些诗篇。这是唐朝边塞诗大量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