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隐逸的类型
摘    要:本文重在论隐逸这种社会一文化现象,而非论隐士其人。简单的说,隐与仕相对,可以仕而不仕即为隐。隐士固然在隐逸,但历史上好多非隐士一生中也有长长短短的隐逸行为。我在《孔子论隐逸三要素》和《庄子论隐逸三要素》(分别载于《孔子研究》1991年第4期,《江汉论坛》1993年第4期)中指出,儒道两家分别揭示了隐逸五要素:正义、自由、待时、生存、冷漠。捉住五要素,就捉住了理解隐逸行为的关键。本文就是对上两文的继续,进而论隐逸的类型,实际也就是看五要素如何具体展现于历史之中。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