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力度
引用本文:刘占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力度[J]. 学术交流, 2006, 0(2): 5-10
作者姓名:刘占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迪认知作用、引领指导作用、前瞻预测作用、决策管理作用和规范矫正作用。作为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庞大系统,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和知识建制之间又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交互作用与协同效应。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效能。因此,大力开展推广普及工作,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充分保证。为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取得实效,转变观念是前提,密切协作是基础,健全机制是关键,肯于投入是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力度还应采取一系列举措:一是组建普及队伍。通过选拔骨干、培养梯队、壮大队伍、激励人才,组建一支思想好、专业精、作风硬的普及队伍,使普及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二是拓宽普及领域。要改变目前普及工作集中于繁华都市的现状,着力覆盖盲点,尤其要向农村倾斜,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三是打造普及品牌。根据普及品牌的载体形象的标识性、文化内涵的先进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的特征,通过设计品牌标识、明确普及理念、策划普及方案,培育品牌附加值,延伸品牌价值链。四是探索普及规律。普及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价值转化的手段与中介,对其规律的总结与深度探索,必将促进普及事业的更大发展。

关 键 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普及
文章编号:1000-8284(2006)02-0005-06
修稿时间:2005-12-16

Strengthen the Populariz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LIU Zhan-xing. Strengthen the Populariz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J]. Academic Exchange, 2006, 0(2): 5-10
Authors:LIU Zhan-x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艾书琴.论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学习与探索,2006,1(2):63-67.
[2]、石磊,苏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7(3):51-54.
[3]、张强,黄志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J].社科纵横,2010,25(3):5-7,16.
[4]、邸乘光.科学发展观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1):3-12.
[5]、王义保.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之维[J].学术交流,2006,2(10):43-45.
[6]、张先贤.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J].探求,2009(5):19-23.
[7]、李国良.哲学、社会科学、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3(6).
[8]、邸乘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地位与作用[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1):3-10.
[9]、黄海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反腐倡廉[J].探求,2006(Z1):13-14.
[10]、强宗恕.面对新世纪必须进一步繁荣普及和发展社会科学[J].社科纵横,1999(5).
[11]、王儒楠.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J].学术交流,2006(9):137-139.
[12]、尹在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共享思想探略[J].创新,2009,3(7):65-67.
[13]、邵金华,许淑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戒瘾康复研究[J].社会工作,2012(3):71-73.
[14]、陈家长,郭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J].社科纵横,2009,24(11):15-17.
[15]、罗昌勤.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同构性[J].学术交流,2007(6):140-143.
[16]、王建武.二元社会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6(8):141-144.
[17]、易杰雄,朱明德.进一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2(3):8-11,131.
[18]、梁树发.和谐思维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建设哲学[J].北京社会科学,2006(Z1).
[19]、杜靖.人类学与和谐社会建构——论我国设立人类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J].创新,2008,2(5).
[20]、于光远.知识经济的哲学与社会科学[J].太平洋学报,2001(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