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思想转变的实质--评张奎良与俞吾金的争论
引用本文:宋朝龙.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思想转变的实质--评张奎良与俞吾金的争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74-76.
作者姓名:宋朝龙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871
摘    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既指矛盾对立关系,又指先验本质的外化。作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异化,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沿用了它;作为先验本质外化的异化,其逻辑功用是借助黑格尔倒立着的发展观来摆脱理论困境的表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抛弃了它。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前后差别在于扬弃异化关系的道路不同:早期是借用先验本质外化的逻辑,成熟时期是从生产方式的变革来论证异化的扬弃;认为马克思早期对异化进行的是“道德评价,”而成熟时期对异化进行的是“历史评价,”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关 键 词:异化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文章编号:1009-3370(2005)05-0074-03
收稿时间:2005/3/14 0:00:00
修稿时间:2005年3月14日

The Essentiality of Marx's Conversion on the Problem of Alienation--Debates between Zhang Kuiliang and Yu wujin
SONG Chao-long.The Essentiality of Marx's Conversion on the Problem of Alienation--Debates between Zhang Kuiliang and Yu wuji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7(5):74-76.
Authors:SONG Chao-long
Institution:1.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Abstract:
Keywords:alienation  morality evaluation  history evalu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