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化大革命中政治仪式的失灵
引用本文:张玉萍,张旭东,李杨.文化大革命中政治仪式的失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22-28.
作者姓名:张玉萍  张旭东  李杨
作者单位: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
2.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3.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政治仪式在动员人们进入社会运动时有着强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这里的研究针对一个被忽略的课题:政治仪式的失灵。欧文·戈夫曼的仪式互动理论和兰德尔·柯林斯的情绪社会学理论对政治仪式的失灵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文革”头几年的回顾,审视了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政治仪式的情绪波动,这些波动使政治仪式产生了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使人们逐渐疏远“文革”。想要在政治舞台上有所表现,个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所以,一旦一个人的背景不复存在的时候,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中心地位也就分崩离析了。“文革”中政治仪式带来的消极后果是使人们对政治仪式不再抱有幻想,对“文革”的热情也在减退。所有这一切对随后几年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 键 词:毛泽东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政治仪式

The Failure of Political Rituals in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