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秘响旁通——中国美学的现代诠释
引用本文:潘知常.秘响旁通——中国美学的现代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1993(3).
作者姓名:潘知常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摘    要: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问题,在我国古代中是一个老问题。 “意象”一语,出自《易传·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早在魏晋时代,刘勰孰总结了我国文艺创作的实践,提出了“窥意象而运斤”的看法。尔后,“意象”一词就作为成熟的概念,广泛地出现于各家诗歌、论著中,象“意象欲出,造化已奇,”(司空图《诗品》)“久用精思,末契意象,……心偶照境,率然而尘”(王昌龄《诗格》)等。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去几十年我们只注意了对“意境”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意象问题的探讨。结果,“门外青山人屋里,东家流水人西家”,倒是西方的一些有智之士,借鉴了这一珍贵遗产,形成了“意象派”。近年来,“意象”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举国学界为之一振,研究文章亦随之而出,终于打破了沉寂的局面。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