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何以践行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一项针对成年精障人士"老养残"家庭照料者的项目实践
引用本文:韩央迪,张丽珍,赖晓苗,郑思佳,高瑞鑫.何以践行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一项针对成年精障人士"老养残"家庭照料者的项目实践[J].社会工作,2017(4).
作者姓名:韩央迪  张丽珍  赖晓苗  郑思佳  高瑞鑫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复旦大学 上海200433
摘    要: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料者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自身的疾病管理、喘息服务、经济补贴、精障成员的未来养护、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家长互助与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而其中,精障人士的未来养护是照料者的最大忧思.本项目从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结合自我照料理论、积极心理学和影像发声法的理论与实务,设计了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工作综合干预项目.在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基础上,注重回应社会工作的社会本质及具象目标,着力促进家庭照料者、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决策者、社区他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残障议题的平等对话,进而促进社会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基于对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具象呈现,本项目的实践亦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提供了启发.

关 键 词:成年精障人士  家庭照料者  自我照料  生命图书馆  法律沙龙  影像发声法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