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论析式解诗的角度看《雨巷》
引用本文:王太顺.从论析式解诗的角度看《雨巷》[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99-101.
作者姓名:王太顺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雨巷》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效果。这里,朦胧美的营造是匠心独运的:情节的点染呈模糊状态,读者对此可有三种"猜想";意象的勾抹也是模糊的,读者对此可有三种"选择";意境的渲染如梦似幻,因流动而"化媚";象征的"多义性"耐人寻味,也是一种朦胧的美。诗中,情节、意象、意境和象征的特点在"整一"中掩映融合,形成了诗歌独具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审美效应。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让《雨巷》赢得了"中国现代朦胧诗经典之作"的美称。

关 键 词:戴望舒  雨巷  朦胧美  象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