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是什么?”还是“人是谁?”——论海德格尔对人的追问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王为理.“人是什么?”还是“人是谁?”——论海德格尔对人的追问及其意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作者姓名:王为理
作者单位:深圳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31
摘    要:对人的追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即“人是什么 ?”和“人是谁 ?” ,前者以理性或非理性的主体对人作出概念规定 ,并由此规定着西方哲学传统对人的理解的基调 ;后者视人之本质为问题而非答案。海德格尔以后一种方式通过“此在”作出对人的追问。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理解海德格尔的“此在”的前提 ,从此在的双重性质、此在的基本机制、此在生存的基本状态等方面对此在进行了诠释。在分析此在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歧的超越和此在对主客对立二分的认知图式的拒斥的基础上 ,本文剖析了近代人本主义与现代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的局限 ,揭示了此在的反人本主义意义 ,并提出海德格尔后期对此在的新的认识并未改变其通过此在作出的对人的追问的基本精神。

关 键 词:海德格尔  人的追问  此在  反人本主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