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化与前瞻——立足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
引用本文:易柳.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化与前瞻——立足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4):183-191.
作者姓名:易柳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县级政府‘政策转换’的实证研究”(16BZZ064)阶段性成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始终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层面颁布的312份扶贫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以扶贫主体、目标、方式、内容、绩效考核与激励为分析框架,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扶贫政策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扶贫的主体始终是党和政府,缺乏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目标总体上发生了一次变化,即从解决温饱提升为"两不愁、三保障",但解决温饱的标准却在不断上升。扶贫方式经历了从体制性变革扶贫向政策性扶贫的转变;扶贫内容从救济式扶贫发展为开发式扶贫,但都属于物质性扶贫,尚不能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扶贫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尚不能发挥绩效考核对扶贫的激励作用。为使扶贫成效具有长期稳定性,使扶贫机制具有公平科学性,在扶贫主体上应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扶贫模式。扶贫目标的不断变化提升表明扶贫具有长期性,这要求摒弃当前扶贫工作中的运动式治理方式,将扶贫工作常态化。法律与政策相比所具有的稳定性与规范性特征要求扶贫方式法治化;物质性扶贫的不足要求扶贫内容应注重物质扶贫与权利扶贫并举;扶贫绩效考核的不全面性与激励方式的单一性要求构建完善的扶贫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关 键 词:改革开放  扶贫政策  扶贫主体  开发式扶贫  小康社会  权利扶贫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