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成因的地理学分析
引用本文:田,园.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成因的地理学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5):32-43.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的区域性因素分析冶(项目编号:2018M631584);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重大突破项目——百年强国资源环境关键瓶颈问题研究(编号:Y8X0771602)
摘    要: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 - 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 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关 键 词:三次地理本性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    贫困成因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