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劫后拾遗》的文体美学及其引发的文体焦虑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
摘    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茅盾从香港转移到桂林。《劫后拾遗》是他到达桂林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在传播过程中,《劫后拾遗》经历了从文学文体到新闻文体的认知流变。笔者认为,速写小说的命名不仅可以较为贴切地概括《劫后拾遗》的文体美学,也能够较为有效地解释这种文体焦虑的深层原因。作为速写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形态,《劫后拾遗》既是二三十年代流行一时的速写文体在消解自身独立性后发展的文学一脉,也是抗战时代语境复苏速写文体、催生美学新质的产物。

关 键 词:茅盾  《劫后拾遗》  速写小说  报告文学  文体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