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多维阐释与实践启示
引用本文:杨菁.《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多维阐释与实践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22-29.
作者姓名:杨菁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资助(编号:18YJC710087)
摘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文化》为研究阵地,展开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价值维度上,“第二个结合”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争取革命胜利和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系统性总结。在目标导向上,“第二个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动员和团结的作用,并为“中国向何处去”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在话语建构上,“第二个结合”明确了革命的盟长资格必须由共产主义承担,并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合法性问题。在路径探索上,“民族形式”讨论孕育了继往开来、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新文化发展之路。《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阐释与探索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关 键 词:《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个结合”  新文化建设
收稿时间:2023/10/3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