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社团与兵营异动 |
| |
引用本文: | 熊志勇. 清末社团与兵营异动[J]. 中州学刊, 2001, 0(1): 123-127 |
| |
作者姓名: | 熊志勇 |
| |
作者单位: |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33 |
| |
摘 要: | "兵"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处于"另类群体"的边缘地位,与四民社会鲜有互动.清末兵营与四民社会的双向对流开放,以及社团向军界的广泛渗透,乃近世社会变迁之重要标识.新陈代谢的政治制度变革需要军队的支持,清末社团与军界互动,是深化社会政治动员和转型社会突破"瓶颈"的必然要求.非正式组织网络化的社会互动,扩大了军人与民间社会的沟通,对正统的军事科层控制构成严重挑战.以湖北新军社团活动为代表的兵营异动,反映出军人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主体意识的强化,并使异军突起的"武化"社团成为清末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资源.同盟会及其外围社团组织所实行的"抬营主义",通过非正式系统的运作而获得成功.激进的军人则通过社团而拥有参与政治和实施社会动员的手段.以社团网络为纽带,推进了兵与民的契合,并为近代军人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创造了条件.
|
关 键 词: | 社团 兵营 异动 |
文章编号: | 1003-0751(2001)01-0123-05 |
修稿时间: | 2000-08-04 |
Mass Organizations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Unusual Movements of Barrack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