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贞操”之美:二三十年代“废名精神”论
引用本文:戎琦.“贞操”之美:二三十年代“废名精神”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
作者姓名:戎琦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000853
摘    要:废名小说《桥》中有一种“直观典故”的人物语言现象,即人物援引典故对典故原意全然无知,凭字面驰骋感觉和想象,这些典故原意无不与深情、哀伤有关,人物的无知美丽想象与原典的深情、哀伤构成情感反差的互文性.这种语言可称之为“贞操”的语言.废名小说还有一类“贞操”的女儿,她们天真“无情”,与此相契,小说主旨是通向“性真情空”的心灵境界.“废名精神”缘于作家在二三十年代对苦闷人生的审美超脱.“废名精神”以新文学书写中国文人谈心论性的传统,从知识分子切肤的个人关怀出发上升至对人性和生命的终极追思,为新文学注入了形而上品格和超越性情怀;“废名精神”展示的文章之美和言近旨远的趣味,经京派理论家的文学批评,促进了京派美学的建构.

关 键 词:废名  《桥》  典故  审美主义  京派  "贞操"之美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