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学界通常把endliche heilige Wesen翻译为“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但是对它到底指代什么对象,存在争议。新近一种观点认为endliche 只能翻译为“终极的”,而不能翻译为“有限的”,否则,脱离了康德把人作为有限存在者与神圣的存在者之间的比较框架。在康德伦理学中,g?ttlich和heilig都翻译为“神圣的”,后者与上帝没有直接关系,表达某物因道德法则而具有无条件的价值,endliche体现存在者具有感性的偏好,“有限的”与“神圣的”放在一起并不矛盾。康德提出“endliche heilige Wesen”是为了说明德性的敌人不是感性的偏好,而是基于人的任性的自由的作恶的倾向,把endliche翻译为“有限的”,能够更好地彰显其目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在康德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的对象,但在其历史哲学文本中有些暗示。这个概念也丰富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与康德的伦理学之间对比的维度。基于这种解读,就会得出与目前学界理解略微不同的康德道德境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