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起点”的文学史意义
引用本文:刘勇.“起点”的文学史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2):83-90.
作者姓名:刘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18ZDA281);
摘    要:关于谁是“第一篇”现代小说,学界历来颇有争议。若仅从时间而言,陈衡哲的《一日》与李劼人的《儿时影》皆早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似乎更具成为“起点”的资格,但所谓现代小说的“起点”不仅意味着时间层面的起始,更加代表了现代性质的开端。文学史的“起点”有别于文学的“起点”,它在更深层次上蕴含着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以及学术考量等综合因素的判断和把握。因此,对“第一篇”现代小说争议的探讨和对“起点”文学史意义的考察,不仅是“时间”与“内容”之争,更是在深远、宏阔的世界文学视野下,还原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性与经典化。

关 键 词:“起点”  《狂人日记》  《一日》  《儿时影》  
收稿时间:2021-11-28
修稿时间:2022-03-15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