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战时期满族文学的地域文化坐标与国家认同表达
引用本文:范庆超.抗战时期满族文学的地域文化坐标与国家认同表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4(3):175-185.
作者姓名:范庆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23BZW131)阶段性成果
摘    要:满族抗战文学,主要基于北京文化和东北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坐标生发建立起来,形成了北京满族抗战文学(老舍抗战文学)与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的“双江并流”。北京自然地理的“适中性”,孕育了老舍温缓中正的抗战文学性格;北京的人文地理,尤其是“帝都”“古都”的皇城气象,以及稳妥守成、追求风雅的北京市民文化性格,被老舍艺术调用,成为制造国家叙述的独特资源。东北自然地理的“极端性”,模塑了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粗率刚直的精神性格;东北人文地理中“多元共生的民族生态”、俄日侵略史的某些印记,被东北满族作家悉心择取,成为促进抗战书写、活化(深化)国家叙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关 键 词:满族抗战文学  地域文化坐标  国家认同表达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