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良多于莠 功大于过——林语堂30年代幽默小品再评价
引用本文:杜兴梅,杜运通.良多于莠 功大于过——林语堂30年代幽默小品再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作者姓名:杜兴梅  杜运通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杜兴梅),河南大学文学院(杜运通)
摘    要:林语堂由于30年代提倡“幽默—闲适”小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为“洋奴”和“帮闲文人”。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指出30年代的林语堂基本坚持了反帝爱国的立场。从政治上看,他属于中间派,既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矛盾,又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相牾。从文艺观来看,他奉行自由的资产阶级文艺论,既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也责难无产阶级的左翼文艺运动。林语堂幽默小品的文化价值是功大于过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