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民间口头文本的互文性解读——以“竹子生人”故事群为例
引用本文:杨丹妮. 民间口头文本的互文性解读——以“竹子生人”故事群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5(6): 69-73
作者姓名:杨丹妮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广西南宁530023
摘    要: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属性和强大功能,广泛地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在互文性巨大的阐释张力之下,具有一定程式、类型的故事群因含有另一文本的影子而显得意义异常丰富,传说故事的叙事意义不仅含括在话语织体之中,而且还主要地蕴涵在与此相关的民族志表演之中。不同时空存在着的任何一种文本并非是自我完足的单子式的存在,文本之间的关系依靠与之前、之后的所有文本的交织对话而产生意义。特定文本只有在与互涉文本互为定位之后方才确定其坐标和意义,互涉文本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两者跨越时空的交流和互文性手法的使用的契合,实现对文本历史、文本内容承载的族群记忆的无限延伸。

关 键 词:互文性  口头文本  故事
文章编号:1004-941(2007)06-0069-05
修稿时间:2007-08-26

Intertextuality of Folk Oral Texts——Taking the "Bamboo-sided" Story Series as Examples
YANG Dan-ni. Intertextuality of Folk Oral Texts——Taking the "Bamboo-sided" Story Series as Examples[J].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7, 25(6): 69-73
Authors:YANG Dan-ni
Abstract:
Keywords:intertextuality  oral text  folk tale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