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屈原的心灵发展及其文化背景
引用本文:巩本栋.屈原的心灵发展及其文化背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作者姓名:巩本栋
摘    要:研读《离骚》,我们都会发现其思想艺术上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诗的前半眷念追悔,悲愤怨嗟,萦回复沓,势不得隐,流露出一种深广的优患意识和沉郁怨愤的情怀意绪,真实地揭示出诗人当日的楚国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而诗的后半结想宏富,场面阔大,意象瑰玮,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出诗人卓异不凡的气质和才情,突出地展示了奇特绚烂的楚文化艺术特征,更多地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这就在“退将复修吾初服”与“就重华而陈词”之中.通过退修初服与陈词重华这两条途径,诗人摆脱了哀怨苦闷、徘徊犹疑的心理困境,继续奋然前行,上下求索,从而给全诗的思想艺术带来了重大转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